![]() 日志正文
|
||
司马迁和民族团结:司马迁的民族观是进步的,没有严重的民族歧视,主张现代的民族团结。在古代中国的华夏民族对周边的异族都是敌视的,把异族的北方人称为北狄,西方人称为西戎,东方人称东夷,南方人称南蛮,都是有歧视态度。司马迁建立类似现代民族政策的进步民族观,能把异族中拥护中国一统的同胞当成兄弟民族,把他们当成炎黄子孙,对侵略中原的异族敌人则坚决抵抗,建立等同现代的民族观。司马迁同时代的主要异族有北方的匈奴、西域塞人、南方越人、西南羌人、夷人、东北朝鲜等民族,司马迁用类似现代民族融合的思想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司马迁把长江、珠江流域的越人都当成华夏同胞,称他们是夏族后裔,到现代的江南越人几乎都融合到华夏民族中。司马迁对从西部高原东迁的羌人,也采取民族团结的态度,称羌人是大禹的后裔,中国现代仍有羌族,司马迁的羌人起源说仍有利于当前的民族团结。司马迁时代的朝鲜半岛北部是居住着中原迁徙去的箕子、卫满等领导的华夏人,也是现代朝鲜族的祖先,所以现代朝鲜族是华夏的兄弟民族。司马迁记载的塞人虽然与华夏不是相同种族,但是也尊崇中原华夏文明,和华夏人民共同在西域生产、商贸,类似现代不同种族和文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司马迁记载民族团结的重点是和匈奴的关系,匈奴是统治草原地区包括东胡等众多部族的联盟,对华夏民族的侵扰和掠夺远远多于友好,即使中原采取和亲政策也没法让匈奴完全放弃南侵的攻势,这是由于匈奴统治阶级上层的贪婪好战决定的,但因为是草原地区各部族的联盟,其内部也有很多亲华夏的人,也有不少中原移民。司马迁是主张团结匈奴中的亲华夏力量,所以仍记载匈奴的祖先是夏族的淳维,这也得到很多归附中原华夏的匈奴部族承认,直到后世仍有不少匈奴人称自己是华夏后裔,与那些侵扰中原自称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匈奴贵族相反,有效削弱了匈奴侵略华夏的力量。司马迁民族团结思想是有利于促进中国统一,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相互合作,相互融合,有利于维护华夏民族利益,有利于现代中华民族的团结。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