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司马迁和汉匈战争:司马迁是有军事才能,参加过汉朝统一战争,是指挥平定巴蜀南部和昆明等地的军事将领,是汉朝初期的著名神权世家中杰出人物,司马迁的父亲是世官太史,执掌神权祭祀、占卜,是哲学家和文献学家,没有军事经历。司马迁出生时汉朝刚建立,百废待兴国力弱小,汉朝遭到匈奴入侵在白登失利后,被迫和亲妥协,暂时退让要等恢复国力,并且逐渐要完成统一恢复旧疆,再反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司马迁长大后游历天下对中国地理知识充足,家学不仅有神学和史学,祖先是司马错有军事的家学,所以他又懂军事,任郎中将出征巴蜀南部领导统一战争,平定西南,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司马迁的战略军事指挥能力在他写的《史记》中有充分体现,也详细记载他经历和参与的汉匈战争的发展经过,主要仅记载到他去世的太初末的历史,但是仍能看到他在汉匈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司马迁记载汉匈战争仅给李广、卫青、霍去病、韩安国四将做详细传记,通过四将可了解汉朝北征匈奴的情况,司马迁和汉匈战争中主要四将关系密切,李广的外孙女是司马迁次妻,司马迁还举荐他孙子李陵。司马迁的密友任安和田仁都是卫青幕僚,后来都担任要职。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是霍去病弟弟霍光的长史,杨敞后来担任丞相。司马迁的学生壶遂是韩安国的同乡,司马迁在韩安国传记写两人家乡梁地多君子,称汉武帝准备让壶遂任丞相。司马迁也写了匈奴传体现司马迁对匈奴的分化和了解。司马迁参加汉匈战争前,匈奴是经常背弃和亲友好而南侵劫掠,最远甚至打到长安北甘泉宫,焚毁回中宫,即使奉行妥协的和亲政策,也换不来和平。汉武帝国力增强后,甚至没等到统一完成,就决定反击匈奴,是忍无可忍了,司马迁当时是担任太史公负责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掌握神权支持汉武帝北征,开始成为汉匈战争的重要指导者。司马迁称赞的李广是汉朝中最让匈奴敬畏的将领,被匈奴称为飞将军,甚至不敢入侵他防守的地方,但最初北征并没有司马迁这样有战略军事经验的人指挥,所以仅是让李广、卫青等几位将领分散向北,常常被匈奴各个击破,汉匈战争初期战果不多,战况不利。司马迁的军事经验和实战经历是逐渐被汉武帝重视任用的,到公孙弘当丞相时,司马迁才开始领导中书决定政务大事,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成为汉匈战争的决策者,在指挥战争中发挥重要影响。司马迁执政后,汉匈战争才有战略上的巨大转变,不再是过去盲目的分路北征,能看出战略指挥的脉络。司马迁不仅是作为神权代表在每次出征时用神旗指向攻打国家方向祈福慑敌,也能对军事行动具体部署参与决策,首先是让汉军先攻取陇右等地,减少对长安的直接威胁,用司马错平蜀战略先占领河西走廊的匈奴属国休屠和浑邪,扩大西部疆域增强自身后,再打击北方匈奴。司马迁在战争中也非常了解各个将领的优缺点,为汉武帝筹划有力的军事计划,得到汉武帝充分信任,让汉军逐渐掌握战争主动权。司马迁是顾炎武评价称赞:兵事地形之详未有过此者,对汉匈战局扭转起决定作用,匈奴被汉军赶过大漠以北。兵事地形是战争计划的基础,司马迁为汉武帝筹划攻打匈奴的战略,他制定集中李广和卫青合力正面进攻,让霍去病做奇兵侧翼进攻,但后来汉武帝以李广运气差改为让他和卫青分路进兵,导致兵力分散未能全歼匈奴军灭匈奴。汉军在这次大战后马匹消耗多,把战线转向南部,主要用于步战和水战,从司马迁平定的巴蜀南部和长江流域向南越进攻,司马迁仍是太史举神旗指向南越慑敌祈福鼓舞士气,汉军顺利平定了南越。司马迁对汉武帝的影响力强不仅是因为汉武帝迷信神鬼尊敬神权,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有军事经验和才能帮助汉武帝抗击匈奴开疆拓土。司马迁辅佐汉武帝取得对匈奴战争的优势,因为汉武帝迷信也让司马迁的神权在当时达到鼎盛地位,甚至在丞相之上,在张骞和李广利等通西域攻大宛后,汉朝疆域达到鼎盛。司马迁写匈奴有的部族是夏朝淳维后裔,有效地招抚和团结了很多亲华夏的匈奴人,促进民族联合,有利于孤立打击匈奴中敌视汉朝的部族,有利于在战争中保持政治优势。汉武帝在司马迁辅佐时期,能取得对匈奴战争的优势,他废除太尉,把最高军职定为大司马,也体现对司马氏神权敬仰。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战争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去世后让汉武帝失去依靠,汉武帝虽然仍让司马迁儿子继任太史公和中书令,但是不再执行司马迁战略,也导致汉匈战争的战况逆转,接连错误未能灭匈奴开疆草原大部。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